张掖: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画卷-新华网

张掖: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画卷

2024-09-30 08:59:45
来源:甘肃日报

  原标题:张掖: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画卷

  2024全国夏季村晚示范展示点——临泽县沙河镇西关村示范展示活动7月举行。王将

  在高台县弱水蒹葭乡村建设示范点,农家小院依次排开,与远处的崇文楼相映成趣。殷旭

  位于高台县南华工业园区的制种企业在晾晒玉米。

  民乐县苹果梨迎来丰收。王晓泾

  甘州区靖安乡靖平新村。

  在甘州区华瑞恒祥种业万亩制种玉米基地,制种玉米收获机在采收玉米。

  民乐“葱满”金秋。王晓泾

  山丹县花寨村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。

  高标准农田建设如火如荼,粮食总产量连年攀升,产业功能区规划稳步推进,优质蔬菜、肉牛、马铃薯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,美丽乡村道路平坦宽阔、院落干净整洁……行走在张掖市广袤的乡村田野上,目光所及,步步皆景、处处如画。

  近年来,张掖市牢牢守住粮食安全“生命线”,加快发展现代农业“产业链”,全力打造乡村振兴“先行区”,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,谱写了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篇章。

  粮食生产取得新突破

  放眼广袤大地,在黑河两岸,制种玉米迎来丰收;田畴沃野间,蔬菜瓜果长势喜人……金秋是收获的季节:农民群众挥洒汗水、辛勤耕耘,全市各地各部门持续努力,共同绘就了一幅幅万粒归仓廪、生活节节高的美丽画卷。

  金秋时节,张掖大地满目金黄。连片的制种玉米地里,机械来回穿梭、农民群众抓紧抢收,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。

  在甘州区沙井镇沙井村,八社村民曹绪荣抢收制种玉米。地头上,一辆辆满载金黄玉米的农用车开往晾晒基地。经过过磅、验单、登记、装卸等工序后,“金种子”铺满戈壁滩。“今年种了30亩制种玉米,棒子大、籽粒饱满,没有空株,每亩能挣4000元呢。”曹绪荣说。

  作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,张掖每年制种玉米面积达100万亩以上,年产玉米种子4.5亿公斤,占全国年需玉米种量近一半。

  近年来,张掖市立足优势,补齐短板,加快玉米种子品牌建设步伐,张掖玉米种子的含“金”量与日俱增。

  近日,第二十三届“村长”论坛在张掖开幕。其间,张掖玉米种子品牌价值发布。2024年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品牌专家团队依据《品牌价值评价农产品》等国家标准,使用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模型,对“张掖玉米种子”品牌价值进行评估,在种子质量、产品创新、市场影响、政策支持和社会责任5个一级指标框架下细化55个二级指标,综合测算“张掖玉米种子”品牌价值。经过综合评价,2024年“张掖玉米种子”品牌测评价值为192.38亿元。

  连日来,临泽县平川镇复种的1.1万亩娃娃菜、西蓝花等高原夏菜进入成熟采收期。菜农们紧抓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,忙碌地采收、拉运、包装,再将包装好的各种蔬菜发运到广东、福建、上海等地的客户手中。

  近年来,临泽县大力推广“粮+菜”等套种复种模式,小麦收获后又复种西蓝花、娃娃菜等各种蔬菜5.7万亩,全年蔬菜总产量达16万吨,全产业链总产值超10亿元。

  在民乐县,沿祁连山冷凉山区,26万亩小麦颗粒归仓,实现粮食丰收。民乐县把稳定粮食生产、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底线任务,紧盯“农业增产、农户增收、产业培育、综合开发”,全面优化本县农业产业结构,不断提高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。

  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,张掖市牢牢把好粮食安全主动权,粮食生产取得新突破、实现新跨越。

  现代农业实现快速发展

  在甘州区三闸镇万亩玉米制种核心示范基地,华瑞恒祥种业公司组织的十几台大型玉米联合收获机快速采收。伴随着收割机的阵阵轰鸣声,大量玉米穗倒入拖拉机,集中后由专用运输车运往公司鲜穗剥皮车间、晾晒场。

  “我们持续加大项目经费投入和农机购置补贴力度,大力推进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探索与创新,制种玉米基地耕整地作业、导航复式播种、绿色统防统治、收割机采收、秸秆废膜收集等环节机械化水平达到74%以上。”甘州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机械化技术模式的探索、创新与应用,不仅促进制种企业、制种农户节本增效,而且大大提升了优质玉米种子的生产效率。

  一颗颗饱满的种粒,是悉心灌溉的结果。如今,在“耕种管收”等环节,张掖市全面推行机械化作业,广袤的田野处处涌动着勃勃生机。

  在玉米种源扩繁基地,智慧管控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,实时监控作物生长环境,自动调节水肥供给,实现了玉米制种从种植到收获的全程智能化管理;

  在温室大棚内,西红柿、茄子、辣椒等蔬菜长势喜人,葡萄、无花果等水果挂满枝头,不仅丰富了市民的“菜篮子”,也带动了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……

  在高台县黑泉镇珍珠滩甘肃鑫达智慧牧场,每天一大早,工人们就按照全混合日粮配方,把混合饲料装入自动饲喂车,有序驶入高标准牛舍饲喂通道,边走边把搅拌均匀的混合日粮精准撒入两侧饲喂槽,1个小时就完成了2000余头肉牛的喂养作业。牛场里,机械化饲喂、清粪、恒温饮水、智能化牛只管理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。

  “公司采用先进的散栏式现代化养牛技术,养殖场进口纯种的海福特与安格斯牛,群体良种率达90%以上。种畜禽的选育和改良,能够获得高产、高效、高品质的畜禽产品。”甘肃鑫达智慧牧场办公室主任苏晓华说。

  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,张掖市紧抓智慧农业发展机遇,大力推进水肥一体化、农业物联网等智能技术的应用。其中,“水肥一体化”面积达192.44万亩,全市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7%,农业生产的智能化、精准化、高效化不断显现。同时,张掖市不断推动产业链精深加工“链群提升”,全力打造酿造、种子、蔬菜、肉牛、奶业、马铃薯、食用菌等11条特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,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条。全市现代农业3大板块不断优化,6大产业功能区优势明显,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已具规模,6县区全部跻身全省牛、羊产业大县,全国重要的“粮仓子”“菜篮子”“肉架子”“奶袋子”地位持续提升。

  和美乡村建设成效显著

  走进高台县弱水蒹葭乡村建设示范点,新建的农家小院依次排开,与远处的崇文楼相映成趣,一幅生态宜居的乡村画卷展现在眼前。“这里白墙灰瓦的民居宛若江南。我和朋友过来露营、煮茶、垂钓,感受田园风光。”武威游客王青延说。

  该示范点紧邻大湖湾4A级风景区,已建成住房72套,完成了水电路、通讯、绿化亮化、水系连通、文化广场、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工程。目前,伴湾露营、萌宠乐园、特色农家餐饮、研学实践基地等农文旅融合发展多种业态正在有序发展,呈现出了“两点四区水乡一色,六景多园塞上江南”的和美乡村新景。

  同样,在甘州区新墩镇“杏林田居”、临泽县屯泉小镇乡村振兴综合体……错落有致的农家小屋吸引市民游客纷至沓来。

  在山丹县高庙村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园乡村记忆馆,这里收藏的很多农耕老物件和民俗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。“我们依托区位优势和农耕文化、自然风光资源,通过建设农文旅融合项目发展乡村旅游,让游客走进来、留下来。今年以来,全村累计接待游客12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200多万元,带动110多户群众增收。”高庙村党总支书记史义民说。

  近年来,张掖市以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为载体,以全省“5155”乡村建设示范行动为抓手,立足地域独特优势,分区分类、全域推进,着力打造丝路文化和绿洲农业融合型和美乡村。成功创建省级“和美乡村”7个、市级“和美乡村”12个,建成甘州杏林田居、临泽花田乡居等特色乡村52个,率先在全省建设全域导视系统,建成集线路指引、风貌展示、产品推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导视系统609套。

  从甘州区的塞上江南到临泽县的戈壁水乡,再到高台县的现代绿洲农业新村,城南故里、丰安家园、蔬乡庭院等24个乡村建设示范点成效显著。

  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,张掖市深入学习借鉴浙江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一体推进道路硬化、农村亮化、村庄美化等项目,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,836个村全部建成省级“清洁村庄”,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3.33%,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%,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,乡村面貌焕然一新。(李惠 陈海 黄鑫)

【纠错】 责任编辑:王小华